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 正文

增进民生福祉的阔步行进——人社事业这十年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发布时间:2022-10-13 16:53

(一)

2012-2022,改变了什么?

在群众的衣食住行里,感知民生之变——

高校毕业生线上求职成常态,点点鼠标,敲敲键盘,触触手机,就能找岗位、投简历;住在高山褶皱、密林深处、悬崖之上的群众搬进新居,挣了票子、活了脑子、摘掉了穷帽子;手持社保卡,连通线上线下,实现人社业务、就医购药、惠农补贴、交通文旅等一卡通;在线工作、远程办公、灵活就业、身兼数职成新潮,零工市场旧貌换新颜……

在发展的日新月异中,洞悉时代之变——

外卖骑手穿梭大街小巷,互联网营销师引领职业新风尚,乡村CEO活跃田间地头,“双创”成为时代热潮;从五级工到六级工再到新八级工,技能人才迎来更畅通的上升通道和更广阔的发展天地;从世界最大人才流出国到主要人才回流国,高素质人才队伍加速集结,紧紧嵌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深融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大势……

在数字的增减升降间,透视人社之变——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年均超过1300万人;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从2012年的7.9亿人、1.5亿人、1.9亿人,增加到2022年6月的10.4亿人、2.3亿人、2.9亿人;2021年城镇单位人员工资较2012年翻了一倍;社保费率先后7次降低;技能劳动者总量增至2亿人以上;“十三五”时期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比重从1%下降到0.16%……

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非凡10年,沧桑巨变。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10年前,党的十八大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时代号召,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征程上迈出坚定步伐。

这10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牢牢抓住让人民生活幸福这一“国之大者”,从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出发,向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前进,发展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

这10年,全国人社系统扛起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大政治责任,聚焦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人事、劳动关系等领域任务和问题,奋发向上、敢为善为,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持续拉升、幸福感稳稳托举、安全感切实筑牢。

稳定和扩大就业取得重大成就,社保体系建设实现重要突破,人才人事工作迈上崭新台阶,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开创全新局面,系统行风发生全面转变……奋力、奋发、奋进,迈出大步子、跑出加速度、进入快车道,在10年民生答卷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又一笔,成为“人社工作为人民”的生动注脚。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伟大的书写者。这10年,承载着14亿多中国人民多姿多彩、熠熠生辉的梦想,见证着落到细处、见到实效的民生保障,上演着好戏连台、精彩纷呈的人社活剧。

(二)

搭载着亿万人民梦想的巨轮劈波斩浪,归根结底要靠领导核心举旗定向、掌舵领航、凝心聚力。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示。简洁质朴、铿锵有力的话语,道出了党的目标与人民追求的完全一致,表明了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彰显了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炽热的民生情怀和清醒的使命担当。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的“10个更”,对百姓期盼体贴入微,对民生重点洞若观火。解决好“千家万户的事”,让百姓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我们党始终一以贯之以求之、一往无前以赴之、一心一意以成之。

百姓心心念念的工作、收入、社会保障,以及牵肠挂肚的孩子们的工作和生活,都跟人社工作息息相关。“更稳定”“更满意”“更可靠”“更好”,既是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无限向往,也是人社部门脚步不停、奋斗不止的动力所在。

人社工作有多重要、如何做好?在习近平总书记一个个高瞻远瞩的判断、一次次审时度势的指示、一句句念兹在兹的嘱托中,可以找到答案——

在重要会议、考察调研中,反复强调、再三叮嘱、多次部署稳定和扩大就业;

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为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引;

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对我国技能选手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佳绩作出重要指示,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开幕之际发来贺信,对做好技能人才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在多个场合关注劳动者权益保障,强调全社会一定要关心农民工、关爱农民工,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切实保障广大劳动群众合法权益;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基本方略,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民生工作离老百姓最近,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

这些重要论述高屋建瓴、内涵丰富、立意深远、深入人心,深刻阐释了民生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系统阐明了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原则、思路、目标和重点,为发展人社事业、增进民生福祉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理念推动新发展。10年过去了,可见可知的重大变化,可感可及的丰硕成果,折射出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民生跨越,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

保障和改善民生,桩桩件件用心用力,岁岁年年接续奋斗。这10年,人社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三)

在中国共产党的理念中,前无古人、惊天动地的历史伟业,既发端于也落脚在老百姓的柴米油盐、温饱冷暖。

全国两会,是听民声、察民情的重要窗口。盘点10年两会热词,“就业创业”备受关注,“社会保障”稳居前列,“涨工资”牵动人心,“养老并轨”引发热议,“下调社保费率”承载期待……一年又一年,热词的退出和上新,彰显着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殷殷期盼,也串联起人社部门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中砥砺奋进的清晰路径。

民生,牵着民情、连着民心、系着民意。就业有饭碗之喻,是民生之本、最大的民生;社会保障是安全网也是幸福线,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技能是安身立命之基,也是人生出彩之依……每一项业务都关乎群众的生存和发展、利益与权益,每一件工作都要与群众见面对账。群众性,正是人社工作的一个重要特性。

回望人社事业这10年,不管是举世瞩目成就的取得,还是枝叶关情小事的办成,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以人民为中心。

——这是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解忧纾困、雪中送炭的温暖历程。

助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端稳就业饭碗,为技术工人擦亮“面子”、充实“里子”,帮灵活就业人员撑好权益保障伞,确保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失业保险应保尽保、待遇应发尽发兜底困难群众……10年来,紧盯各类人群所急所忧、所需所盼,推出好用管用的实招硬招,有效改善了人民生活,为续写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是聚焦群众最关切的问题克难奋进、攻城拔寨的壮阔征程。

多路并进打造创业创新舞台,不断开辟就业创业新空间;细致周密做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制度衔接,保障参保人员合法权益;急人所急推进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守住农民工生活的保障、家庭的希望;马不停蹄实施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实现劳有所得、权有所护;雷霆万钧开展“山寨证书”专项治理,为劳动者打造清朗健康的职业培训环境……10年来,死磕一个个难点痛点,办成一件件大事要事,稳稳托举劳动者丰富多彩的梦想,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

——这是立足群众最深切的体验优化服务、锤炼行风的扎实进程。

把群众办事便利作为根本出发点,大力推进“清、减、压”,深入实施“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逐步实现打包办、提速办、跨省办、一网通办、全程网办;把群众满意作为提升源动力,全国“人社服务标兵”一马当先带动万马奔腾,练兵比武引领学政策、钻业务、强技能、优服务蔚然成风;把群众评价作为整改风向标,全面推行“好差评”,厅局长走流程,干部调研暗访,专挑“疑难杂症”、专解“急难愁盼”;把群众“看得懂”“算得清”作为宣传发力点,推动政策措施出台后第一时间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大厅,让企业群众知晓、让经办机构知晓……行风建设专项行动有力推进,“正行风、树新风,打造群众满意的人社服务”,成为全体人社人的执着追求和生动实践。

10年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来自于对“人民立场”这个根本政治立场的牢牢把握,来自于向“一切为了人民”这个最高价值追求的执着奔赴,来自于对“坚持人民至上”这一核心执政理念的始终坚守。

2016年11月,国际社会保障协会将“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授予中国政府,表彰中国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工作中取得的举世无双的成就。如今,“上至百岁老人、下至新生婴儿”的全民覆盖目标正稳步实现。

有人说:“在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每一个民生问题都是世界性难题。”

其实,“世界性难题”具体而精微,无非是老百姓的饭碗稳不稳,钱袋子鼓不鼓,生活有没有保障。破解这些难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所在、百年奋斗所系、千秋伟业所向。

无论是民生工作的秘诀,还是老百姓的幸福密码,都并不玄奥费解。只不过把老百姓挂在嘴边的期盼,变成人社部门放在心头的牵挂、担在肩上的重任、付诸脚下的行动。锚定民生坐标和目标,突出群众实际感受,突出群众普遍受益,为增进民生福祉苦干、实干、加油干,好光景总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四)

改革浪潮每一次翻涌,都会激荡起发展的澎湃动能,都能为改善群众生活注入源头活水。

往往,身边的小变化,更能让人切身感受到什么是“改革蹄疾步稳”。

快递员能评职称了!一些地方的快递小哥评上职称的新闻,频上热搜。受益于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新业态劳动者的工作有了新奔头、生活有了新盼头。

人社改革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由此可见一斑。

镜头拉长。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公平正义的需要与日俱增,城镇化加速,人口老龄化加剧,就业方式更加多样化。群众新需求、形势新变化,为人社事业列出了问题清单: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社会保障制度统筹层次低,碎片化严重;人才横向流动和纵向发展不畅,体制机制障碍有待破除;部分高频人社业务,办理时难、慢、繁……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工作的着力点,也是改革的突破口。推动新时代人社事业破困局、开新局,惟有改革。

2013年11月,划时代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全面深化改革启幕。

大潮既起,势不可挡。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人社部门敢啃硬骨头、勇蹚深水区、善打攻坚战,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奏响了人社领域深化改革的强音。

从价值取向看,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人社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从思想引领看,强化战略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坚持科学有效的改革方法。

从路径选择看,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从目标指向看,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2019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从制度层面统一谋划、推进和强化民生保障,意味着民生保障的基础更为稳固,广大人民群众享有的保障更可靠更充分,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10年来,人社改革攻坚克难、破冰突围。一系列改革措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释放出推动民生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能量。

积极就业政策丰富发展、提升深化——

逐步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就业制度,通过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强化人才培养的就业导向,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深化人社领域“放管服”改革为就业创业降门槛,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加强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就业支持体系日益健全,推动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更加优化、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多点突破、积厚成势——

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启动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发展……形成了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建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障碍、激发活力——

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渐次“瘦身”,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不断“扩容”,职称制度改革全面深化,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深入实施,博士后揭榜领题一展身手,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大步向前……人才队伍建设向高质量发展这一鲜明主题靠拢,全社会人才活力充分迸发、创新创造活水竞相涌流。

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步履铿锵、稳步前行——

深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配套改革,探索建立劳动争议多元处理机制,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驶入法治化轨道,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补上制度短板……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快速推进,劳动关系治理效能大幅提高。

人社系统行风建设雷厉风行、驰而不息——

坚持自我革命是内在动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是重要牵力,信息化便民服务创新提升行动是关键助力,聚合成人社业务快办好办的强大推动力。系统上下攻难关、破瓶颈、闯新路,打通“最先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贯穿理念到实践、作风到体制、服务到形象,人社公共服务发生全方位、深层次转变。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依靠改革破局开路、迎难前进,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更高境界迈进,就能不断改出新局面、闯出新天地。

(五)

千年梦想终得圆。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从“深贫”到“摘帽”,从家徒四壁到成为劳务品牌代言人,从穷乡僻壤走向世界技能大赛领奖台……对脱贫群众来说,由受困现实到触摸梦想,是艰难而又喜悦的美丽蝶变。

2012年年底,新时代脱贫攻坚拉开序幕。农村贫困人口9899万人,贫困发生率10.2%——脱贫攻坚进入了最关键也最艰难的决战阶段。

人社部门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方略下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在“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坚定承诺里保住基本、兜牢底线,在“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嘹亮号角中一鼓作气、冲锋陷阵……

在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中,在这个全球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上,留下很多令人难忘的声音,记录着人社扶贫的一点一滴。

——“哪怕吃点苦,只要有活儿干心里就踏实。”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扶贫车间层出不穷,社区工厂星罗棋布,卫星工厂遍地开花,农民变身工人,楼上安居、楼下乐业;奏响东西部劳务协作交响曲,演绎出一部部现实版《山海情》;“一对一”帮扶、“点对点”接送、“一站式”服务,帮助乡亲们走出大山,走上就业致富路;开发一个个公益性岗位,为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劳动力托住了底……

——“改变我们命运的,就是这一把修脚刀、一台电焊机、一碗幸福面。”

一技在手,吃穿不愁。把培训课堂开在车间、办在田间,让技能增收路越来越敞亮;打造各具特色的劳务品牌,使之成为提技能、好就业、助增收的闪亮名片;激励“穷人家的孩子”免费上技工院校,斩断穷根;搭建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舞台,山沟里长大的技能青年迎来“高光时刻”……

——“生活有了保障,更有了新希望!”

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在“入口处”降门槛、在“出口处”提待遇,社保对困难群体的兜底更加牢靠;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为失业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防范因工伤、失业致贫返贫;走遍千山万水、道尽千言万语、历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开展规模空前的社保“找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希望专家多来我们村!”

脱贫攻坚,关键在人。畅通基层专业人才发展通道,增强人才扎根基层的底气;开政策绿灯,鼓励“土专家”“田秀才”将论文写在广袤田野;打响专家服务脱贫攻坚“百团大战”,用智慧照亮致富路;“三支一扶”计划加力,源源不断为基层汇聚有志青年……

生活水平翻天覆地,诠释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朴素道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彰显着自强不息、奋斗脱贫的坚定信念。这背后,是就业扶贫增收入、技能扶贫提素质、社保扶贫保生活、人才人事扶贫促发展的职能发挥和责任担当。干部向扶贫一线集结,资源向贫困地区汇聚,响鼓重锤,尽锐出战,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践行了人社担当、体现了人社价值、贡献了人社力量。

时间节点环环相扣,历史任务无缝衔接。从摆脱贫困到乡村振兴,从“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到“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使命召唤新作为,新目标催生新奋进。

保持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不变,强化就业促进、强化技能提升——“一个不变、两个强化”,指引人社部门乘势而上奋斗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途上。既突出重点又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社会保障、农民工权益维护、人才倾斜支持等工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两年了,你看——

外出务工门路广,就近就业不发愁,技能培训上质量,安居之后能乐业,返乡创业掀热潮,社保甘霖撒万家……从忙碌的工厂车间到广袤的田间原野,到处充盈着生机活力和无限希望。

所有措施和行动,都在响应着“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六)

壮阔的航程不可能一帆风顺,既要在顺风顺水时扬帆畅行,也要在大风大浪中破浪前行。

至今,人们仍会想起那个“漫长的春天”。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冲击,保障和改善民生面临艰巨挑战:

求职招聘流程一时中断,农民工返岗不畅,企业用工吃紧,困难群众生活压力陡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发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这是人民至上的生动写照,这是民生分量的集中彰显,这是职责使命的毅然坚守。

是大战,也是大考。面对战疫和保民生两张答卷,人社系统勇挑重担、知难而进,以空前力度克服空前危机,用非常之策应对非常之势。一条条应急性政策传递战疫信心,一项项超常规举措驱散疫情阴霾,一次次急诊式服务提升民生温度。生活保住了,生计稳住了,生机守住了。

在稳住经济大盘中发挥职能作用,积极落实“六稳”“六保”——

市场主体“青山常在”,就业才能“绿水长流”。当很多企业寸步难行之时,史上最大规模阶段性减免社保费方案来了!对企业缴纳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保费,明确免、减、缓措施。这在我国社会保障历史上是第一次。

3年来,社保费缓缴政策不断向困难行业、企业倾斜,精准滴灌,输血供氧,从源头上稳住就业岗位;打出失业保险“降、缓、返、补、扩”政策组合拳,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稳岗位提技能防失业的功能……政策力度持续加大,经办速度不断加快,真金白银及时送达,拯救了一家家步履维艰的企业,稳定了一个个岌岌可危的岗位。

特殊时期,更要关心困难群体,确保社会稳定。畅通线上线下失业登记渠道,通过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一人一档、一人一策专项服务,让就业援助更精准;失业保险应势扩围,救急救困;制定劳动合同等问题处理政策,预防化解涉疫情劳动关系矛盾纠纷……

市场主体保住,就业饭碗稳住,劳动关系和谐,经济社会发展有了逆势上扬的坚实基础。

在千钧一发之际迅速行动,倾力支持和保障疫情防控——

与病毒竞速,跟时间赛跑,以“人社战疫十项行动”为引领,人社部门因时因势做好精准防控,慎终如始巩固抗疫成果。

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声势浩大,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行动如火如荼,关爱抗疫一线行动温情满满,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行动排忧解难,“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专项行动暖意融融……针对性措施密集推出,创新性举措接二连三,有力服务保障了全国抗疫大局。

还有抗疫战场上那“最美的风景”!

人社人闻令而动、挺身而出,奔赴社区街道,投身抗疫前线。一遍遍广播卫生知识,一个个摸排返乡人员,一户户送上防疫用品,生动演绎了“危急时刻,又见遍地英雄”。

在常态化防控中牵线搭桥,全力推进复工复产——

一头密切联系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各地人社部门到企业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帮一帮,把政策服务送上门、将难题化解在一线。

一头聚焦返岗难题,开展“点对点”输送。连续3年,春节过后,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保障都如约而至,让农民工“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一路顺利平安。

阵地前移、服务前置、力量前倾,复工复产的脚步加快,期盼中的生机活力回来了!

如今,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一些西方国家选择“躺平”“共存”,付出了牺牲民众健康、拖累经济复苏的惨重代价。中国则始终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我们一定要做到,我们一定能做到!

(七)

10年伟大变革,极不寻常,来之不易,亦引人深思。孜孜以求的千年梦想得以实现,牵动千家万户的急难愁盼一一化解,关系国计民生的改革难题逐个攻克……为什么能?

回顾人社事业这10年,辉煌成就振奋人心,也带来深刻启示。

走过波澜壮阔、风云激荡的这10年,我们对党的领导这个最本质特征、最大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有了更坚定的自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针对人社领域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加强集中统一领导,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人社事业大发展、大变革、大变样。前进道路上,只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注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就能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展现新气象、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走过与民同心、为民奋斗的这10年,我们对人民至上这个根本前提有了更深入的体悟。不管是在14亿多人口的大国创造举世瞩目的“就业奇迹”“社保奇迹”,还是在脱贫攻坚战、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书写直抵人心的民生答卷,贯穿始终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前进道路上,只要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盼,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走过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这10年,我们对改革创新这个根本动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10年人社改革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革故鼎新、推陈出新中风雨无阻、勇往直前,靠的是向顽瘴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勇气和智慧。前进道路上,只要勇于改革、善于创新,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维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就能改出新天地、创出新活力,推动人社事业脱胎换骨、拾阶而上。

走过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这10年,我们对做好人社工作的方法有了更准确的把握。人社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必须把握国情、立足现实、遵循规律、实事求是。10年来,人社部门科学制定实施政策措施,积极稳慎推动制度改革,不做超越发展阶段和财力水平的事情,推动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互动。前进道路上,只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基本国情和具体实际,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稳定性、连续性、累积性,就能确保人社事业笃定向前、行稳致远。

走过栉风沐雨、知危图安的这10年,我们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清醒的认识。系统上下有效防控人社领域风险隐患,既高度警惕和防范就业、社保基金支付和管理、劳动者权益维护、人事考试等领域的传统风险,又密切关注和防范人才引进、数据安全等方面新的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前进道路上,只有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切实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工作,才能筑牢底板,助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10年春华秋实,经验弥足珍贵。把重实干与摸规律结合起来,不断总结经验、深化认识、提高本领,使各项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人社事业必将沿着正确的航向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八)

民生二字,寥寥数笔,责任大如天,分量重似山。

这10年,时光飞逝,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恒心,铭刻下民生事业的思想创新、理念革新、制度更新、作风焕新、方法出新、成果翻新。

在这幅壮美画卷中,有“点对点”“一站式”的人社态度,有“一键办理”“免申即享”的人社速度,有“一口清”“问不倒”的人社声音,有“踏遍千山万水”“走遍千家万户”的人社身影……日日夜夜,点点滴滴,汇聚成增进民生福祉、加强社会建设的澎湃力量。

浩瀚历史必将铭记这10年——党和国家经历过风高浪急,见识过惊涛骇浪,在接踵而至的风险挑战中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在复杂性严峻性前所未有的形势中沉着应对、稳住局面。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是党和人民一道奋斗出来的。

民生答卷必将记录这10年——人社部门朝着民生指南针的指向,一棒接着一棒跑,一茬接着一茬干,以担责履责、苦干实干助力两个五年规划顺利交接,以敢打敢拼、实绩实效推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成功交汇。中国的民生温度,群众的幸福刻度,既标注在重大时刻中、镌刻在重要节点里,也体现在关键小事的办成、平凡心愿的达成上。

亿万人民必将难忘这10年——一朵朵干事创业的梦想之花尽情绽放、风姿绰约,一条条成长成才的光明大道顺畅通达、风光无限。一名名劳动者心里有梦、眼中有光、手上有劲,以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在全面小康路上奋力奔跑,一个都不掉队。

写下华章,亦掀开序章。

放眼脚下的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要着力解决,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需靶向发力。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将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目标,信心满怀、踌躇满志;畅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美好图景,令人神往、催人奋进。

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向共同富裕,人社部门当扛起更大担当、展现更大作为。促进共同富裕,扩大就业容量、优化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是重要基础,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是重要抓手,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重要支撑,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是重要途径。

新征程上,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风险和挑战、矛盾和问题——

“最根本的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

让我们在继往开来的党和国家事业中勇担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人社篇章,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仲劳平)